翡翠师说|聚焦游戏团讨,助力幼儿发展 ——翡翠幼儿园开展“儿童在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教研活动
“游戏团讨”是游戏活动实践的重要内容和环节,是活动组织者对游戏价值的实践水平进行判断的基本手段,同时也是幼儿成长与发展的“杠杆”。为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全面提高教师观察、分析、支持幼儿游戏活动的能力,本学期聚焦游戏团讨环节展开系列教研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观察和分析幼儿游戏行为的能力,充分发挥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理“困惑”——聚焦共性问题
教研活动初始阶段,首先由尹剑花、李唐影老师分享班级日常游戏开展与团讨点评中的案例,为教研活动提供生动讨论素材。随后,5年内的青年教师分为2组进行讨论、交流自己在组织幼儿游戏团讨的实践中遇到的困惑、难题,并梳理出“如何引导没有参与同一项游戏的幼儿进行集体讨论”、“如何将团讨中的解决方案有效落实到后续游戏中”等共性问题。“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研室肯定了老师的问题意识,同时建议青年教师边实践边反思,先尝试自己寻找问题解决办法,然后再由骨干教师“支招”,倾听学习骨干教师提供的经验分享与策略支持。
初研,以问题为导向,从教师教育实践中难点、困惑中产生“真问题”,理“困惑”,将教研问题细化、具体化。做实、做真日常教研,让教研活动真正为解决难题、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服务,促使教师利用好每一次教研活动机会提升专业能力。
找“思路”——凝练有效策略
教研活动第二阶段,针对“共性问题”首先由青年教师交流前期自己对于问题做出的思考和找到的解决策略。庄雨薇、毛珍烨等青年教师分别从团讨问题具体化、借助儿童绘画记录、多媒体互动手段的使用等多方面提出了自己初步思考与改进。随后骨干教师团分组研讨,结合游戏团讨与点评经验、理论学习资料等方法帮助青年教师梳理、总结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围绕问题“怎样激发没有参与同一项游戏的幼儿在团讨时提出自己的想法”,骨干教师代表蒋家华老师从丰富儿童游戏经验、教师有效提问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游戏团讨的优化策略。
围绕问题“室内外不同场地团讨时的策略”,刘斐老师建议室外游戏团讨可以巧妙利用垫子、器械、轮胎、栅栏等材料搭建半封闭空间减少游戏团讨中的干扰;室内场地可以借助多媒体、图片、视频等形式帮助幼儿再现游戏场景来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团讨。
围绕问题“如何将团讨中形成的新方案有效落实到后续游戏中”,蒋晓婕老师提出了幼儿参与团讨、制定游戏公约、反复实践、提升游戏经验等多种方法促进团讨方案的有效落实。
围绕问题“如何确立晨间团讨的主题”,罗慧老师建议可以从当前主题、节气节令、实事热点、突发事件等来确立主题。另外在现下弹性作息背景下,和幼儿讨论当天的活动计划也是个很好的话题。
围绕问题“怎样让小班的幼儿能够积极参与角色游戏后的团讨环节?”,顾嘉悦老师从实物展示、观察照片、欣赏视频、模拟情景等方面给出了诸多建议。
最后,翡翠幼儿园教研室还通过《今天谁没来?》的小案例引导青年老师在组织幼儿团讨时如何科学把握“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要点,并从材料投放的适宜性、师幼互动的有效性,团讨问题的前置等方面给出团讨优化的进一步建议,帮助教师重视游戏团讨的价值,凝练、优化游戏团讨的组织方法、途径及策略。
研中,通过同伴互问互研、骨干教师引领等学习方式,帮助青年教师找“思路”,凝练游戏团讨与组织的有价值策略,为接下来学以致用,提升青年教师游戏团讨的组织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再“实践”——观摩实践研讨
教研第三阶段,各班教师将结合当下主题所开展的区域游戏现场进行游戏团讨活动的组织与实践,骨干教师团将结合各班教师对游戏团讨的组织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与指导。再研,再“实践”,让教研活动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研促教”,督促教师学以致用,将教研所学内化为有效的教育实践,从而将教研服务于幼儿发展落实到实处。
再研,通过开展对游戏团讨的系列教研活动,教师们学思并进,总结凝练出切实有效的关键问题和支持策略,极大提升了教师们对儿童在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的认识与支持。接下来翡翠幼儿园将会在观察儿童、研究儿童的道路上持续专注、深入思考,更好地促进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多元、有深度、持续的发展。
每一次的智慧碰撞,
都是经验切磋与成长,
每一次的会心交流
都是无私与智慧的延续,
每一次的用心分享
都是互助学习的典范,
以研促教,以研促学
从孩子中来,到孩子中去,
让教研真正为幼儿发展助力!
一审一校:刘 斐
二审二校:蒋家华
三审三校:吴 念、徐琳娜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